ID:
PASSWORD:
Register  Forget password

Let us get social!

Visit here to know more activities.

首只RQFII纯A股基金获批 内资基金在港困局待解

  市场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首只以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纯投资A股的主动型公募基金昨日(12月17日)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预计明年1月开始销售,更多RQFII资金将陆续投向A股市场。
 
  消息称,大成国际拔得此次纯A股主动型公募基金头筹。内地今年初放开RQFII“二八比例”(二成股八成债)的投资限制,随后申请的基金便可申请全部投资于A股。大成国际于今年6月获得外管局5亿元RQFII额度,半年后才获得香港证监会审批通过其发行公募基金。
 
  大成国际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便讲这个消息”。香港证监会发言人则向本报表示,不评论个别投资产品。而证监会网站尚未上载该产品及资料。
 
  另一家申请人惠理基金告诉记者,其今年10月获得外管局8亿元RQFII额度后,已向香港证监会申请成立纯A股基金,但仍处于申请阶段。
 
  RQFII试点额度为2700亿元。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29日,已授予5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1446亿元人民币额度,其中9家以港资为主的外资机构已获得70亿元人民币额度。
 
  A股对RQFII千亿资金入市期待已久。RQFII业务从2011年底开始启动,先是19只股债混合基金混战,随后是被动型的A股ETF基金,均对A股影响较小。若此后所有额度均申请为纯A股基金,或对A股能带来一定利好,但纯A股基金是否会受投资者欢迎仍待观察。
 
  然而,内资金融机构在港的困境却仍待解。RQFII业务原是内资金融机构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提出的创新型业务,此后迅速扩展至外资引起了不少内资金融机构的不满,认为未能享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并一度有消息称数家在港内资机构联名上书要求暂缓审批外资RQFII的额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港逾30多家内资基金,只有华夏和南方基金通过A股ETF获得盈利,其余均处于亏损阶段。内资基金在港既无销售渠道也无现存客户,更谈不上品牌优势。此前蜂拥而出的19只股债混合RQFII基金,由于同质化严重且收益率低于定期存款利率,可谓赔了钱也没赚着吆喝。
 
  上述业内人士称,不少内资在港基金均是另起炉灶,人才和管理经验均缺乏。在港内资基金人才流动性颇大,包括行政总裁的级别。例如易方达香港原总裁王红欣去年一月离职前往博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大成国际原总经理连少冬也已离职加盟博时基金担任产品设计总监。
 
  该业内人士认为,内资基金的相对优势在境内资金管理,要等到A股牛市到来才能真正解决内资基金“出海”香港被困的局面。而在此期间唯有尽量开拓机构投资者客户,包括通过资源互换匹配的方式,寻找生存空间站稳脚跟。
Site Terms Contact Us Join Us
Copyright: Angstrom International Group
Technical Support: SMZ